你好,歡迎來到IOS教程網

 Ios教程網 >> IOS編程開發 >> IOS開發綜合 >> 自定義構造方法和description方法

自定義構造方法和description方法

編輯:IOS開發綜合
  •  

說明:這個Objective-C專題,是學習iOS開發的前奏,也為了讓有面向對象語言開發經驗的程序員,能夠快速上手Objective-C。如果你還沒有編程經驗,或者對Objective-C、iOS開發不感興趣,請忽略。

知識回顧

在第5講中已經介紹了如何定義類和創建並初始化對象,比如有Student這個類

1.Student.h

1 #import 
2 
3 @interface Student : NSObject {
4     int _age;
5 }
6 - (void)setAge:(int)age;
7 - (int)age;
8 @end

2.Student.m

 1 #import "Student.h"
 2 
 3 @implementation Student
 4 - (void)setAge:(int)age {
 5     _age = age;
 6 }
 7 - (int)age {
 8     return _age;
 9 }
10 @end

3.在main函數中創建一個Student對象

 1 #import "Student.h"
 2 
 3 int main(int argc, const char * argv[])
 4 {
 5 
 6     @autoreleasepool {
 7         Student *stu = [[Student alloc] init];
 8         
 9         stu.age = 10;
10         
11         [stu release];
12     }
13     return 0;
14 }
 

* 在第7行調用Student的alloc方法分配內存,然後再調用init方法初始化對象

* 像init這樣用來初始化對象的方法,我們可以稱為"構造方法"

一、自定義構造方法

默認的構造方法,也就是init方法,它是不接收任何參數的。因此,在實際開發中,為了方便,會經常自定義構造方法。

接下來,自定義一個構造方法,可以傳入一個age參數來初始化Student對象

1.在Student.h中添加方法聲明

- (id)initWithAge:(int)age;

* 構造方法的方法名一般都會以init開頭,返回值跟init方法一樣為id類型,id可以代表任何OC對象

*這個構造方法接收一個int類型的age參數,目的是在初始化Student對象時,順便設置成員變量_age的值

2.在Student.m中實現構造方法

1 - (id)initWithAge:(int)age {
2     self = [super init];
3     if (self != nil) {
4         _age = age;
5     }
6     return self;
7 }

* 跟Java一樣,構造方法內部首先要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,在第2行調用了父類的init方法,它會返回初始化好的Student對象,這裡把返回值賦值給了self,self代表Student對象本身

* 第3~5行的意思是:如果self不為nil,也就是初始化成功,就給成員變量_age進行賦值

* 最後返回初始化過後的self,整個構造方法就結束了

3.簡化構造方法

由於C語言和OC的語法特性,我們可以對構造方法進行簡化,先簡化第3行

1 - (id)initWithAge:(int)age {
2     self = [super init];
3     if (self) {
4         _age = age;
5     }
6     return self;
7 }

* 第3行的 if(self) 跟 if(self!=nil) 是等價的

* 還可以將第2、3行合並,繼續簡化

1 - (id)initWithAge:(int)age {
2     if ( self = [super init] ) {
3         _age = age;
4     }
5     return self;
6 }

* 第2行的總體意思是:先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init,然後將返回值賦值給self,接著判斷self是否為nil

* 以後的構造方法都這樣寫了

4.調用構造方法

1 Student *stu = [[Student alloc] initWithAge:10];
2 
3 NSLog(@"age is %i", stu.age);
4 
5 [stu release];

* 在第1行調用了構造方法initWithAge:,並傳入10作為參數,因此Student對象的成員變量_age會變為10

* 在第3行打印Student的成員變量_age,打印結果:

2013-04-19 21:36:47.880 構造方法[448:303] age is 10

二、description方法

1.NSLog回顧

眾所周知,我們可以用NSLog函數來輸出字符串和一些基本數據類

1 int age = 11;
2 NSLog(@"age is %i", age);

* 第2行的%i代表會輸出一個整型數據,右邊的變量age會代替%i的位置進行輸出

* 輸出結果:

2013-04-19 21:43:47.674 構造方法[483:303] age is 11

2.NSLog輸出OC對象

其實,除了可以輸出基本數據類型,NSLog函數還可以輸出任何OC對象

1 Student *stu = [[Student alloc] initWithAge:10];
2 
3 NSLog(@"%@", stu);
4 
5 [stu release];

* 在第3行用NSLog函數輸出stu對象,注意左邊的格式符%@,以後想輸出OC對象,就得用%@這個格式符

* NSLog函數一旦發現用%@輸出某個OC對象時,就會調用這個對象的description方法(這個方法返回值是NSString類型,是OC中的字符串類型),並且將description方法返回的字符串代替%@的位置進行輸出

* description方法的默認實現是返回這樣的格式:<類名: 對象的內存地址>,因此上面代碼的輸出結果為:

2013-04-19 21:46:49.896 構造方法[492:303] 

Student是類名,0x100109910是對象的內存地址

* 注意了,%@只能用於輸出OC對象,不能輸出結構體等其他類型

* 有Java開發經驗的人應該能感受到OC中的description方法就是Java中的toString方法

3.重寫description方法

description方法的默認實現是返回類名和對象的內存地址,這樣的話,使用NSLog輸出OC對象,意義就不是很大,因為我們並不關心對象的內存地址,比較關心的是對象內部的一些成變量的值。因此,會經常重寫description方法,覆蓋description方法的默認實現

比如,重寫Student的description方法,返回成員變量_age的值

1 - (NSString *)description {
2     return [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:@"age=%i", _age];
3 }

* 在第2行調用了NSString這個類的靜態方法stringWithFormat初始化一個字符串對象,並返回這個字符串

* 如果你會使用NSLog的話,那就應該能理解第2行的方法參數是什麼意思了

* 假如_age是10,那麼description方法返回的字符串就是@"age=10"

*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,之前創建的Student對象是需要釋放的,為什麼這裡創建的字符串對象不用釋放?要想徹底明白這個問題,需要先了解OC的內存管理,這裡我們暫不做詳細討論,後面會有章節詳細討論內存管理。你可以先記住一個規則:一般情況下,靜態方法返回的對象,都不用手動釋放。

* 重寫完description方法後,再次執行下面的代碼

1 Student *stu = [[Student alloc] initWithAge:10];
2 
3 NSLog(@"%@", stu);
4 
5 [stu release];

輸出結果為:

2013-04-19 22:09:56.625 構造方法[531:303] age=10

4.description方法的陷阱

千萬不要在description方法中同時使用%@和self,下面的寫法是錯誤的:

1 - (NSString *)description {
2     return [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:@"%@", self];
3 }

第2行同時使用了%@和self,代表要調用self的description方法,因此最終會導致程序陷入死循環,循環調用description方法

  1. 上一頁:
  2. 下一頁:
蘋果刷機越獄教程| IOS教程問題解答| IOS技巧綜合| IOS7技巧| IOS8教程
Copyright © Ios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